查看原文
其他

城事|佛山——曾经疍家人的居所,古老的卖竹行街

小小是个好同志 醒See 小小是個好同志
2024-09-01

四处游历固然会写一下其他城市的日志,但是作为过客往往不能深入了解其中。而自家故乡一直想写,但作为一个原生土著来看,总觉得不能匆匆过客那样一笔带过。最近,都在整理近10年来的素材。城市漫游——可以从身边起行。


曾经的疍家居所


摄于2008年上沙街


作为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,佛山第一部地方法规《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》居然是关于文化保育范畴的,很是欣慰。同时《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(2011-2020年)》中介绍的禅城区有历史文化街区8处: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、梁园历史文化街区、莲花南历史文化街区、任围历史文化街区、祖庙-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、新安街历史文化街区、霍氏大宗祠历史文化街区和南风古灶历史文化街区;重点保护区2处:石湾南风古灶重点保护区、黎涌重点保护区。


不过,我这次要说的,不是这些街区,而是一个被遗弃了的一个神奇地方——上沙街


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


虽然苏轼写的并不是佛山,但是作为岭南之地,同样是“以水为乡”,佛山街,同样有那么一个“水街”。



上沙街,无论以前还是现在,他都盘踞在汾江河边。因此,曾经的上沙街,是当年佛山疍家人聚集地,这里只有低矮的棚屋还有靠边停泊的船只,每逢雨季,这里总是和高基街隔壁的护红街一起成为水浸黑点——因为对面的高基街,曾经是为了防洪而特别高建起来的马路堤坝,虽然现在已经没有防洪的功效,但是他造成了隔壁的护红街和上沙街成为了低位。



但是作为渔民疍家人,纵使经常落雨大水浸街,但是迫于生计也唯有在这里居住了。



后来,政府为了改善当地渔民的居住环境,让这些长期在水上生活的疍家有相对比较扎实的居所,上沙街水患再逐步减少之后,也逐渐开始有一些建筑群,甚至还有一些国营工厂出现了。在这里,混搭了民末和建国初期的老派建筑,也融入了计划经济年代的建筑风格。


可惜,决策的失误导致这里已经开始荒废殆尽,人去留空可谓是形容这里的最恰当的词语了。



古老的卖竹行街



不过这里还有这么一群人,一直坚持到现在。他们,或者是上沙街最后一批留守的人了。


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,这里成行成市地成为卖竹制品的集散地了。但是,假如你是80后的禅城小伙伴,是否还记得年轻的时候,曾经在普澜路甚至是体育路的迎春花市呢?


能在当地的迎春花市抢占一席固定摊位,是当时学生无比荣耀的一件事。既可以充当社会实践活动,也能过一把老板瘾,更重要的是可以身临其中感受到传统花市和农历新年的喜庆。而早期的花市,由于并没有统一的档口布置,各家都各出奇招地搭建临时帐篷用来遮风挡雨、悬挂商品,而材料首选的竹子,则是在上沙街购入。当年笔者我也曾经骑着单车,和小伙伴们抬着一捆捆竹子,兴高采烈地奔往花市。

遗憾的是,我没有摄录下当年的场景,也没有找到当时的照片。唯有附上其他照片作为印证。


摘自禅城发布——体育路花市


摄于2016年春 松风路花市


纵然花市已经移市多次,但竹行依旧坚守他们最后一片土地。这么多年来,上沙街还留有他们的身影。只是它似乎伴随着老花市的日益熄微和变迁而慢慢被边缘化了。


摄于2016年上沙竹行


越南河内的历史街区,最吸引游客漫游的是三十六行街,每条街区都分门别类营业着各行各业的行当,随着历史的变迁,成为了河内的印记记忆。古老的佛山同样如此,只是行街已经各奔东西,或者逃不过时代的变迁而消失,诸如打铁行、棺材行、婚庆行……。除了挥春街,老佛山街禅城,上沙的竹行,估计是为数不多仅存的行街了。



相关|口述历史

外婆曾经是教师,也曾经被委派到汾江河边的小学任教,作为支援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献出绵力。其还记得当年在任教时候,海边(佛山老街坊习惯称汾江河边为海边,如南堤路称为海皮,意“海边的地皮”)的孩子学生多为渔民疍家或者船员水手的孩子,由于家长多半出海谋杀,长期不在岸上,孩子比较自由散漫而且卫生习惯不好,所以海边的学校多半会不定期开展理发和除虱的运动,意在减少卫生传播疾病的隐患。


摄影器材:奥林巴斯EPL2 EPL6 柯达


本文历史或建筑风格未必正确,读者或可指出,在“小小是个好同志”订阅号留言。但我必定不会含泪道歉~(国外游记也很多,欢迎订阅;如有合作可订阅后留言)









南人北相,不是东西。两小无猜具有啊Q精神和变态探险精神的独行客,却爱傻乎乎在旅途上和不同的人侃大山,在国外旅行疯狂和别人表演很渣的Chinese Kungfu的好同志。文风诡异嬉皮笑脸,写出一切不正常的奇怪事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醒See 小小是個好同志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